来宾市信访局
  • |登录
  • 无障碍
  • 繁体版|
  • 简体版|
返回
顶部
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题名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类别劳动保险
颁布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颁布日期2008-01-22
实施日期2008-01-22
文号桂政办发[2008]18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自治区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08]1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财政厅《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四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长远生计问题,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被国家依法征用后,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问题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因国家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第四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坚持生存和发展相结合,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统账结合,多方筹集资金;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制度设计符合被征地农民特点并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第五条  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各地要按照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要求,根据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策可衔接,政府财力能承受,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简便易行等原则,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和养老保障水平,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第二章  养老保障
  第六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对象为土地被依法征用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不足0.3亩的农民。具体对象的确定,由符合上述条件的被征地农民个人提出申请,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并在被征地农民所在的村民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公示7天后,报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核定。
  第七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养老待遇水平要与缴费标准挂钩,按“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设立若干保障档次供被征地农民选择。总体上城市规划区内的应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规划区外的应高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具体保障水平由统筹地人民政府确定。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实行县级统筹。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市级统筹。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筹集。
  (一)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筹资额度,可按养老保障金启领年龄60周岁、平均预期寿命75周岁、参保当期银行存款一年定期利率及当地确定的养老保障标准等基本要素,采取倒算的办法测算确定。
  (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由个人、集体、政府共同出资筹集。三方出资比例,个人和集体部分不高于70%,政府部分不低于30%。具体出资比例由统筹地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三)个人承担部分主要从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集体出资部分主要从土地补偿费中抵缴;政府出资部分主要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安排。
  (四)个人和集体出资部分记入个人账户,政府出资部分记入统筹账户。
  第九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资金征缴方式。
  (一)被征地时,已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根据测算所需的养老保障资金总额,应一次性缴足养老保障费用。
  (二)被征地时,已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年满16周岁)但尚未达到年满60周岁的人员,根据测算所需的养老保障资金总额,原则上应一次性缴清。无能力一次性缴纳的,经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经办机构协商并签订协议,可以分次缴纳,但首次缴费不得低于应缴总额的60%,其后每次缴费不得低于应缴总额的10%,并加收同期存款利息。
  (三)被征地时,尚未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人员,按征地补偿规定先采取一次性发给征地安置补助费,待其达到劳动年龄时,再依据其就业情况参加相应的养老保障制度。
  第十条  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的人员年满60周岁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养老保障待遇的支付,根据参保人员参保缴费时确定的月养老保障待遇水平,按缴费时记入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的比例,分别计算确定各自应支付的数额,合并后通过银行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十一条  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基金余额一次性支付给其生前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十二条  对已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后进城务工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凡符合条件按月领取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在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后,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账户基金退给参保人,并终止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对已纳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后进城务工又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农民,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依据本人意愿可以采取续缴的办法缴足,直至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为止,在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后,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个人账户基金退给参保人,并终止其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关系。
  第十三条  已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人员,其户籍迁出统筹地的,一律不转移养老保障关系,达到享受待遇条件后在原统筹地领取养老保障金;申请退保的,将个人账户基金本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其养老保障关系。
  第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设立财政专户,分账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支、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五条  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风险准备金,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劳动保障厅商自治区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  医疗保障
  第十六条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将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当地医疗保障制度覆盖范围。
  (一)被征地农民其身份变为非从业城镇居民的,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二)被征地农民其身份仍属农村居民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三)被征地农民其身份仍属农村居民的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身份已属城镇居民的从业人员,有用人单位的,随同用人单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四)对生活困难、难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被征地农民,要按有关规定纳入当地政府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第四章  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七条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应按规定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应按规定纳入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章  职责分工
  第十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综合管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土地征用情况和参保人员情况的核准;财政部门主要负责安排落实应由政府承担的资金和社会保障专项基金的管理;民政部门主要负责落实被征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农业部门负责提供承包土地变化情况;卫生部门主要负责被征地农民医疗保障工作。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对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的申报、登记及保费征缴、待遇审核和支付、个人账户的建立和管理。各级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经办机构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征地报批前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方案,在征地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劳动保障部门商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拟定、并由劳动保障部门逐级上报。需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征地的,由地级市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审核意见;需报国务院批准征地的,由自治区劳动保障厅提出审核意见。凡没有拟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方案或没有按规定履行征地报批前有关程序的,一律不予受理征地申请。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依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劳动保障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