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向志强 黄浩铭 黄庆刚)初夏时节万物繁茂,珠江上下生机勃发。继今年2月广西党政代表团专程赴广东对接加强粤桂合作、签署系列协议之后,5月21日广西代表团启程前往港澳,将举办系列活动,深化务实合作。
从共享绿色发展机遇到强化交通物流衔接,从推进产业创新协作到打造跨境产业链……近年来,广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放合作,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
绵延的珠江水系将广西与粤港澳相连。地处中上游的广西,超过85%的土地面积属珠江水系流域,是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广西一方面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为大湾区持续注入绿色能量,另一方面与粤港澳开展各领域合作,壮大生态经济。
近期,地处粤桂交界的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的供港蔬菜基地十分繁忙。丝瓜、毛节瓜、豆角等新鲜瓜果蔬菜清晨采摘后,就搭上冷链货车前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多个农产品集散地,当天下午就能端上大湾区民众的餐桌。素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美誉的贺州,目前蔬菜年产量超260万吨,其中供应大湾区蔬菜占70%以上。
广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生态良好、农产品丰富而优质的优势,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农业合作,通过签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参与香港和深圳高端品质认证等,推动农业品质品牌持续提升。
据介绍,目前广西农业部门共认定192家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10家供港农产品示范基地、46家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获批82个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共帮扶指导868家企业获得978张香港优质“正”印等香港高端品质认证证书,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425.8亿元。
在广西来宾和贵港交界处的大藤峡,一座拥有26个泄水阀门的大坝横亘在青山绿水之间,蓄起了高峡平湖。
下游河口咸潮上溯,一直是威胁大湾区群众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2023年9月,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作为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大藤峡工程重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地区水资源保障问题。工程建成后,流域应急补水响应时间由10天缩短至3天,有力地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大藤峡工程自初期投入运用以来,充分发挥了水资源配置功能,先后16次参与流域应急补水,累计补水量25.7亿立方米,成为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筑牢水安全的重要屏障。”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勋发说。
在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上游的广西梧州赤水港码头,装载着外贸货物的“宁通336”轮缓缓驶出泊位。这条班轮将通过“梧州—香港”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经西江黄金水道直通香港,货物的运费相比公路运输成本下降10%。
作为我国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西江黄金水道犹如一条碧绿的丝带,上接北部湾经济带,下联珠江—西江经济带,将广西和粤港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年一季度,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达4212.96万吨,同比增长56.69%。
近年来,广西持续推进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对接交通网络,形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空运和水运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交通通道。
当前,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铁路、公路通道27条,其中已建成12条,在建7条。今年,广西将加快推进南宁至深圳高铁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合浦至湛江铁路,新建成2条高速公路并投入使用。这些快速通道将持续促进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技术转移与产业合作,带动沿线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走进广西南宁五象新区的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制造基地,精密设备有序运转,一根根内存条成品从这里销往各地。这家由南宁产投集团与大湾区企业联合组建的公司去年新发布了企业级DDR5内存系列产品,填补了广西在最新一代半导体存储领域方面的空白。
梧州市积极承接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等产业转移,围绕支柱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吸引大湾区产业转移“磁吸效应”明显。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铝合金零件及通信零配件,已经连续多年承接比亚迪、华为等大湾区企业的订单。公司负责人姜长法说,作为较早一批从粤港澳大湾区引进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永超介绍,广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有效增强和补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已成为大湾区重要的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产品的保供基地。
一边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一边是高质量发展及科创中心、全球化服务体系——面对新形势,广西正加快拓展与大湾区合作的深度广度,助力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AR眼镜、智能戒指、电助力自行车……位于南宁万象城的深圳精品展销中心(南宁)已入驻深圳企业67家,琳琅满目的工业、科技、潮流产品尽显前沿科技的魅力;而在深圳市南山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创新中心、南宁(深圳)东盟产业招商咨询中心也揭牌成立,为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注入新活力。
揭牌广西首个大湾区“反向产业创新飞地”、签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进一步全面深化粤桂合作框架协议》等系列协议、深入推进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2023年以来,广西多方搭建新载体,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
在广西4个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之一的凭祥产业园区,来自大湾区的企业三诺集团的工厂正加快生产。依托广西靠近东盟的区位交通优势,公司已构建起“两国双园”:在中国边境的凭祥和越南北部的北宁分别建设一个产业园,两个产业园之间仅有两小时左右车程。“跨境布局可以更好整合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公司董事长刘志雄说。
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正大力实施产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新布局,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广西累计推动建设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项目超500个,正加快打造以汽车、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为主,机械、食品、纺织等特色产业为辅的“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表示,广西将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三沿三联”的区位优势,当好大湾区的交通物流衔接地、产业发展辐射地、科技创新接续地、资源要素响应地、生态环境涵养地,更好服务和融入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从共享绿色发展机遇到强化交通物流衔接,从推进产业创新协作到打造跨境产业链……近年来,广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推动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开放合作,加快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
涵养一江水壮大绿色能量
绵延的珠江水系将广西与粤港澳相连。地处中上游的广西,超过85%的土地面积属珠江水系流域,是大湾区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广西一方面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为大湾区持续注入绿色能量,另一方面与粤港澳开展各领域合作,壮大生态经济。
近期,地处粤桂交界的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的供港蔬菜基地十分繁忙。丝瓜、毛节瓜、豆角等新鲜瓜果蔬菜清晨采摘后,就搭上冷链货车前往粤港澳大湾区的多个农产品集散地,当天下午就能端上大湾区民众的餐桌。素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美誉的贺州,目前蔬菜年产量超260万吨,其中供应大湾区蔬菜占70%以上。
广西充分发挥毗邻粤港澳、生态良好、农产品丰富而优质的优势,不断深化与粤港澳农业合作,通过签订《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参与香港和深圳高端品质认证等,推动农业品质品牌持续提升。
据介绍,目前广西农业部门共认定192家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10家供港农产品示范基地、46家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获批82个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广西市场监管部门共帮扶指导868家企业获得978张香港优质“正”印等香港高端品质认证证书,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425.8亿元。
在广西来宾和贵港交界处的大藤峡,一座拥有26个泄水阀门的大坝横亘在青山绿水之间,蓄起了高峡平湖。
下游河口咸潮上溯,一直是威胁大湾区群众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2023年9月,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工。作为完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保障体系的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大藤峡工程重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等地区水资源保障问题。工程建成后,流域应急补水响应时间由10天缩短至3天,有力地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大藤峡工程自初期投入运用以来,充分发挥了水资源配置功能,先后16次参与流域应急补水,累计补水量25.7亿立方米,成为澳门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筑牢水安全的重要屏障。”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邓勋发说。
畅通大通道深化产业联动
在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上游的广西梧州赤水港码头,装载着外贸货物的“宁通336”轮缓缓驶出泊位。这条班轮将通过“梧州—香港”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经西江黄金水道直通香港,货物的运费相比公路运输成本下降10%。
作为我国内河水运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西江黄金水道犹如一条碧绿的丝带,上接北部湾经济带,下联珠江—西江经济带,将广西和粤港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今年一季度,西江黄金水道的“咽喉”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货量达4212.96万吨,同比增长56.69%。
近年来,广西持续推进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不断优化对接交通网络,形成以铁路和公路为主、空运和水运为支撑的全方位、立体化交通通道。
当前,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铁路、公路通道27条,其中已建成12条,在建7条。今年,广西将加快推进南宁至深圳高铁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合浦至湛江铁路,新建成2条高速公路并投入使用。这些快速通道将持续促进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要素流动、技术转移与产业合作,带动沿线工业、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
走进广西南宁五象新区的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制造基地,精密设备有序运转,一根根内存条成品从这里销往各地。这家由南宁产投集团与大湾区企业联合组建的公司去年新发布了企业级DDR5内存系列产品,填补了广西在最新一代半导体存储领域方面的空白。
梧州市积极承接再生资源、高端金属新材料、建筑材料等产业转移,围绕支柱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吸引大湾区产业转移“磁吸效应”明显。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铝合金零件及通信零配件,已经连续多年承接比亚迪、华为等大湾区企业的订单。公司负责人姜长法说,作为较早一批从粤港澳大湾区引进的企业,已经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王永超介绍,广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有效增强和补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精细化工等产业链,已成为大湾区重要的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产品的保供基地。
搭建新载体构筑开放新格局
一边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枢纽,一边是高质量发展及科创中心、全球化服务体系——面对新形势,广西正加快拓展与大湾区合作的深度广度,助力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
AR眼镜、智能戒指、电助力自行车……位于南宁万象城的深圳精品展销中心(南宁)已入驻深圳企业67家,琳琅满目的工业、科技、潮流产品尽显前沿科技的魅力;而在深圳市南山区,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创新中心、南宁(深圳)东盟产业招商咨询中心也揭牌成立,为深化两地科技创新合作注入新活力。
揭牌广西首个大湾区“反向产业创新飞地”、签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进一步全面深化粤桂合作框架协议》等系列协议、深入推进南宁(深圳)东盟产业合作区建设……2023年以来,广西多方搭建新载体,积极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研发+广西制造+东盟市场”产业协作体系。
在广西4个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之一的凭祥产业园区,来自大湾区的企业三诺集团的工厂正加快生产。依托广西靠近东盟的区位交通优势,公司已构建起“两国双园”:在中国边境的凭祥和越南北部的北宁分别建设一个产业园,两个产业园之间仅有两小时左右车程。“跨境布局可以更好整合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公司董事长刘志雄说。
自治区产业园区改革发展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正大力实施产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建设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为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新布局,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推进项目落地见效。
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广西累计推动建设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项目超500个,正加快打造以汽车、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为主,机械、食品、纺织等特色产业为辅的“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
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表示,广西将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三沿三联”的区位优势,当好大湾区的交通物流衔接地、产业发展辐射地、科技创新接续地、资源要素响应地、生态环境涵养地,更好服务和融入大湾区高质量发展。